查看原文
其他

节日教学|中秋节文化教学活动9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外研社国际汉语 Author 外研社国际汉语

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产与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内容,是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心理、性格特点的体现。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传承大多与农耕生产、祖先崇拜和原始禁忌紧密相连。在时间上均以农历计算,与农业生产的节律直接相关。所有节日的仪式性活动中,祭祖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家人团圆更是所有传统节日的普遍诉求。


农历七月至九月为秋季,八月十五正处当中,故名“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


中秋节起源于古人拜月的风俗和嫦娥奔月的神话,从本质上说,就是源于月亮崇拜



关于中秋节有很多传说,其中最浪漫的当属“嫦娥奔月”。由于流传甚广,因此版本众多。在古代记载中本是“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张衡《灵宪》),但在民间,人们对此进行了美化与加工,将嫦娥窃药的情节变成为免遭仙药旁落他人之手,嫦娥自己吞服仙药后,无奈离开人间,使嫦娥的形象与月亮同美,因此这一版本最受欢迎,也流传最广。由此人们还创造了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另外,唐玄宗梦游月宫谱写《霓裳羽衣曲》的传说,也使中秋节更具浪漫温馨色彩。


从另一层面看,中秋节是名副其实的庆贺丰收的农事节日。因为这时庄稼成熟,正值丰收,人们可以在月亮最圆最亮时对月祭天,寄托花好月圆、人寿年丰的美好愿望。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月饼最初是用来祭月的祭品,后来才慢慢变成节日食品。圆圆的月饼寓指团圆与美满,成为中秋节的象征。中秋之夜,月圆之时,人们都要设法回家与亲人团聚,摆上葡萄、西瓜等圆圆的果品,吃着圆圆的月饼,赏着圆圆的月亮,不能相见的也会对着同一轮圆月想象与亲人团圆,因此中秋节是当之无愧的“团圆节”。



中国各地都过中秋,有些地方和民族还有独特的风俗,如北京的泥塑“兔儿爷”、台湾的“偷菜求郎”、广西壮族的“放柚子灯”、蒙古族的“追月”、彝族的“阿细跳月”、苗族的“闹月”等。中秋节也是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的重要节日:日本人中秋也赏月(称“月见”),但食品是江米团子(“月见团子”);韩国人称中秋节为“秋夕”,节日吃松饼,并把中秋节称作“感恩节”。如此多彩的形式,丰富了中秋节俗,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以上内容选编自: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中秋节的教学设计可以围绕月亮、月饼、神话传说等具体文化现象展开,也可以围绕庆祝丰收、家人团圆、文化作品中的中秋节等观念文化展开。



一、月亮


中秋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农历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来确定一个月的长度,同时参考太阳回归年作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八月十五,正是秋收时节的月圆之夜。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知识水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难度不一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了解中秋节和月亮的关系


月相观察



于低年龄段、对月亮认知较少的学生,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月之内月亮的圆缺变化。活动期间每隔3-4天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说一说前一天晚上看到的月亮的形状,并在准备好的大纸上画下来。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引导学生描述一下月亮的形状或者简单说一说月亮像什么,如“今天的月亮很漂亮,像一个香蕉”“今天下雨,看不到月亮”。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记录表对应的位置写下自己听到的描述。最后可以请学生将月亮不同形状的变化图及其描述放在“展示墙”上,并放在教室外面供他人学习观看,或者让每个学生选择其中一天的月亮形状图进行描述,练习后为他们分别录下来,制作成小短片进行分享。


探索月球


对于中高年龄段、对月亮已经有一定认知的学生,老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张月球信息任务卡,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语言能力设计不同的内容,如月球的地理特征(自转、公转、体积、重量等)、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月相的成因、月食的成因、人类的登月进程、不同国家关于月亮的节日和传说等,然后让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或查询百科词条的方式自主寻找答案。查询时信息来源不限于中文,但填写任务卡和做报告时需要用中文。BBC纪录片《神奇的月球》《我们真的需要月球吗?》以及央视纪录片《飞向月球》等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材料。最后,老师可以将全班分组,每个组讨论完成自己的学习心得报告,并在班里进行分享,还可以邀请科学课的老师来到课堂,担任“点评嘉宾”,将跨学科教学融入中文课堂。





二、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馅饼,是中秋节最具特色的节日食品。圆形与中秋十五的月亮形状一致,寄托着团圆美满的吉祥寓意,馅料多选用应季的坚果、枣泥等制成,有庆祝丰收之意。中国各地的月饼因物产和饮食习惯的不同,有广式、滇式、京式、苏式等地域差别,近年来还出现了巧克力月饼、冰激凌月饼等创意月饼。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知识水平及学校的硬件条件和教学规定,汉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难度不一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月饼这一中秋节的代表性节日食物


月饼大搜罗


老师可以给学生发放一张月饼信息任务卡。任务卡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语言能力设计不同的内容,如月饼的形状、图案、月饼上的汉字、原料、制作方式、价格、包装材质等信息。然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网络设备情况、现场选购月饼的可操作性,让学生在购物网站、中国城或中国超市中寻找月饼,并通过阅读网站上的信息或月饼包装盒上的内容以及与店主的沟通交流完成不少于3种月饼信息任务卡的填写,最后从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月饼,并说明理由。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组织学生将探索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或将探索的过程和所得制作成视频,发到班级共享空间上供其他同学学习了解。



制作月饼


如果有条件现场制作、学生年龄段相对较高且学校政策允许,老师还可以组织月饼制作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月饼,并将制作好的成品分享给家长和其他同学享用。制作高温烤制的食物,需要注意提醒学生安全使用烤箱。如果要品尝月饼,还需要注意采集学生的过敏信息和饮食偏好




三、神话传说


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最核心的当属“嫦娥奔月”,围绕嫦娥奔月还有后羿射日、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征服自然的朴素愿望,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充满瑰丽想象的题材源泉,已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知识水平,汉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难度和耗时不一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传说。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避免过于宗教化的表述,如“嫦娥”尽量翻译为“Chang’e”而不是宗教意味较强的“godness in the moon”,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复述故事


老师在白板或大纸上画两个大圆圈分别写上“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然后要求全班同学分组通过观看视频或阅读文字资料的方式先进行探究性学习,然后向全班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在学生说的时候,老师可以启发他们尽量说出本活动所需要掌握的全部词语,并用汉字或拼音在圆圈外记录下来,然后将词语与相关传说用线连接起来。


当学生掌握了本活动所需要的相关词语后,老师给每个学生一张折成三等分的A4纸,请他们在纸的第一部分写出或画出故事的开始;在第二部分写出或画出故事中一到两个最重要的事件;在第三部分,学生则要写出或画出故事的结尾。根据A4纸上的故事结构和白板上的词语提示,先让学生在小组练习复述故事,再与全班分享,鼓励学生尽量使用本活动所需要掌握的相关词语。之后,还可以把学生的作品贴在教室内外进行展览。



表演课本剧


老师帮助学生熟悉两个传说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随后,老师带领学生熟悉故事中的人物并在大白纸上写下来。老师和学生一起创作课本剧的剧本:学生说,老师写,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相关词语,涵盖有关知识点。剧本内容包括旁白、传说中主要人物的台词及简单的动作说明。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带领学生练习,不强求完全背稿,允许他们用自己的话说台词,最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排演各自的角色,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还可以安排学生先在教室里彩排几次,再向其他班级或邀请家长进行汇报表演




四、庆祝丰收与家人团圆


中秋节正值秋收时节,是庆贺丰收的重要农事节日。人们在月亮最圆最亮的丰收时节对月祭天,寄托着人月两团圆的美好愿望。在农业社会,许多节日都与庆祝丰收有关,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专门的节日庆贺丰收,如北美的感恩节、英国的丰收节等,而家人团圆更是很多节日的共同追求。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知识水平,汉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难度和耗时不一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与中秋节有关的价值内涵


对比异同韦恩图


老师使用与中秋节相关的词语及知识点,与学生一起讨论并总结中秋节的主要习俗,引导学生发现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节日,如感恩节等。老师为学生准备印有包括中秋节、感恩节及其他一些节日习俗图案的作业纸,让他们选出与这些节日相关的内容并涂色。老师可以将预先画好的韦恩图大纸贴在墙上,请学生分别剪下涂色的图案,然后贴在韦恩图中相应的位置;完成后,老师带领学生说一说韦恩图所表达的内容,最后还可以将韦恩图张贴在适当的地方进行展示。



以上内容选编自:


准备节日主题家庭晚宴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被指派多种角色和任务,并在合作小组中准备一顿节日主题家庭晚宴。教师给学生提供不同的食物选择,并帮助他们学习完成这一活动需要用到的语言。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责任确保使用到他/她所分配到的食品组,必要时可以使用列表上没有的食物。菜单必须包含多种颜色、形状和质地的食品。每一位小组成员必须赞成整个晚宴方案。作为后续活动,全班同学可以投票选出最喜欢的晚餐。在活动中可以设置多种角色,如:组长指定每人各代表一类食物;记录员按照所拟菜单在纸餐盘上画出晚餐,并在盘子背面写上菜品名称;发言人向全班同学介绍菜单;鼓励者在小组做决定或画画的时候给予鼓励。


以上内容选编自:




五、文学作品中的中秋节


中秋节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内涵愈加丰富,在唐诗宋词中就有大量的咏月杰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都是借月抒怀的传世佳句。在近现代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中秋节的优秀作品。对于汉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来说,引入文学作品的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与中秋节有关的文学作品很多,部分摘述如下。


现当代作品


《四世同堂》老舍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


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


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月迹》贾平凹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觉得不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缺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多多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人好月婵娟》臧克家


八月节,天上满月,人间团圆,拜月,供“月光马儿”和“兔儿爷”,虽然似乎是“妈妈经”上的迷信事,但那情调是美好的。传统风俗中,有不少礼数,多少都有一点迷信、神秘、朦胧的色彩,但又不纯粹是迷信的东西,而往往形成千百年来人们生活中一点有情趣的点缀,有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在里面。如端午、中秋等等风俗,似乎应该和纯属迷信的东西区别开来。


古诗词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张九龄《望月怀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银台金阙夕沈沈,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又恐一作:惟/唯恐;何似一作:何时)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以上围绕月亮、月饼、神话传说等具体文化现象,以及庆祝丰收、家人团圆、文化作品中的文化观念,就相关节日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些教学活动设计理念和教学资源推荐。您在中秋节节日教学活动中有其他妙招或对以上活动的实施过程有操作性建议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截至9月25日12:00,留言点赞数最多的前3名读者将分别各自获赠“外研社国际中文教师直录播课程”价值49元的抵值券一张,领取后即可0元购课,扫码后点击页面“课程目录”即可查看可兑换课程。


扫码查看抵值券适用课程列表


节日福利



中秋节怎么过?

吃月饼、挂灯笼、吃团圆饭、赏月……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以上视频素材选自-七色龙汉语分级阅读系列Level1“中国文化”主题,更多精彩有趣视频请移步外研社国际汉语教学资源网(www.fltrp-clt.com)搜索“视频资源”查看。  此外,为方便教师教学使用,“七色龙”汉语分级阅读系列还提供配套APP、卡片、练习纸、交互式PPT以及图书视频资源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配套资源,感兴趣的老师可以登陆外研社国际汉语教学资源网(www.fltrp-clt.com)搜索“七色龙”下载使用。


扫码添加【国际汉语人】公众号和交流群,及时了解最新行业信息。

















投稿邮箱guojihanyuren@163.com


推荐阅读:

调皮的中文,看看“惊讶”二字的日常用法
知识分享|《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中文教学|100组易混用词语辨析,别再用错了
教在美国 || 中文教师的异文化教学适应
文化碰撞 | 论“文化休克”的四个阶段知识分享|《中国文化要略》文学艺术知识点总结
教学技巧 |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之“三小问”志愿者|公派出国,推荐你去乌克兰
教学案例 | 想提高学生听力水平?这篇初级听力教学技巧不能错过
重磅 | 这所海外高校开始招收汉教专业硕士!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知识点总结
趣味分享 |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字谜郭熙:文化中国 未来可期黎巴嫩孔院教师回国前夕落泪:抱歉在这样一个时候,老师离开了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文化教学灵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